作為連接基礎科學與臨床應用的橋梁,血液分析為科研人們提供了探索疾病機制、監(jiān)測治療效果的窗口。然而,血液樣本的采集、處理和儲存過程中的微小差異,都可能導致研究結果的巨大偏差。為了確保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,我們有必要深入理解并掌握血液樣本的正確處理方法。在這里,小編將細致展開血液樣本的采集和處理流程,包括但不限于采血管的選擇、抗凝劑的使用、樣本的分離、儲存條件等關鍵步驟。
將血液采集到含有抗凝劑的采血管中所形成的混合物,包括血細胞(如紅細胞、白細胞和血小板等)和血漿的所有成分。
在采集血液樣本時,科研人員必須明確區(qū)分血漿和血清。兩者均為血液的液體部分,但在成分和制備方法上存在顯著差異。
定義:全血經抗凝處理后,通過離心獲得的不含細胞成分的淡黃色透明液體。
成分:主要包括水(約90%)、蛋白質(如白蛋白、免疫球蛋白、纖維蛋白原等)、電解質、營養(yǎng)物質、激素和廢物。
特點:含有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。
定義:全血凝固后,離心分離出來的淡黃色透明液體。
成分:與血漿成分相似,但不含纖維蛋白原和凝血因子。
特點:纖維蛋白原轉變?yōu)槔w維蛋白,形成血凝塊,血清則為血凝塊形成后剩余的液體部分。
根據試驗需求選擇采血管類型:
血液采集需通過倫理審查。采樣前準備好采血所需材料和設備,并確保所有材料和設備都是無菌,可以隨時使用。
使用血清管采集靜脈血樣本,采集后立即輕輕顛倒搖勻5-8次,使促凝劑和血樣充分混勻,促進血液凝固。保持標本管垂直、管口向上放置。樣本于室溫(22-25℃)中靜置30-60 min,待血液完全凝固。
使用含有抗凝劑的血漿收集管采集靜脈樣本,采集后立即輕輕顛倒搖勻5-8次,確??鼓齽┖脱獦映浞只靹颉13謽吮竟艽怪?、管口向上放置。
注:收集的全血需盡快處理成血清/血漿;若不能及時處理,放置于2℃-6℃保存,保存時間不易超過35d。
血液采集時,應避免溶血現(xiàn)象,采集時應注意:靜脈采血時,抽血速度不易過快;一次性采血量不宜過少;采集的全血不宜激烈振蕩;離心轉速不宜過大。
血清樣本在室溫靜置30-60min后可離心分離,血漿于收集后可立即離心分離出血漿。
離心條件:在1200g下,4℃下離心10min,小心收集上層淡黃色透明溶液,避免擾動紅細胞和白細胞層。
將收集的血漿/血清按需分裝,在-20℃或-80℃下儲存。
儲存溫度:2℃-8℃;保存期:<48h
全血不能凍融;
已分離的血清/血漿,在室溫條件保存不宜超過8h;如果試驗在8h內不能完成,血清/血漿應轉入2℃-8℃保存。
溫度條件:
短期儲存:若存放于4℃,請勿超過一個月。
長期儲存:血清/血漿應保存在-20℃或-80℃溫度下。長時間儲存在2-8℃可能導致血清中的各種蛋白和脂蛋白聚集而形成沉淀或可見的混濁。
避光儲存:血清/血漿應避免暴露在陽光直接照射下,以防止光照對樣品造成不良影響。
冷凍狀態(tài)解凍時,應先將血清置于2-8℃冰箱融解,然后在室溫下全融。注意解凍過程中避免直接由-20℃或-80℃直接至室溫下解凍,因為溫度改變太大容易造成蛋白質凝結而發(fā)生沉淀。同時,應避免反復凍融,因為反復凍融會破壞血清中的蛋白質結構。
溫度條件:
短期儲存:若存放于2-8℃條件下,請勿超過一個月,以避免代謝物發(fā)生變化。
長期儲存:血清/血漿應保存在-80℃的低溫條件下,以維持代謝物的穩(wěn)定性。使用-80℃冰箱或液氮罐等設備可以確保樣本在長時間的儲存中保持穩(wěn)定。
避光儲存:血清/血漿應避免暴露在陽光直接照射下,以防止光照對樣本造成不良影響。
從冷凍狀態(tài)解凍時,應先將血清/血漿置于2-8℃冰箱或冰上緩慢進行。注意解凍過程中避免直接由-80℃直接至室溫下解凍,因為溫度改變太大容易造成代謝物發(fā)生變化。
參考文獻:
[1]Vignoli, Alessia, et al. "Serum or plasma (and which plasma), that is the question."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21.4 (2022): 1061-1072.
[2]Sotelo-Orozco, Jennie, et al. "A comparison of serum and plasma blood collection tub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metabolomics data." Frontiers in Molecular Biosciences 8 (2021): 682134.
[3]Lima-Oliveira G, Monneret D, Guerber F, et al. Sample management for clinical biochemistry assays: Are serum and plasma interchangeable specimens?[J]. Critical review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s, 2018, 55(7): 480-500.
[4]Plebani M, Banfi G, Bernardini S, et al. Serum or plasma? An old question looking for new answers[J].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(CCLM), 2020, 58(2): 178-187.
[5]Liu X, Hoene M, Wang X, et al. Serum or plasma, what is the difference? Investigations to facilitate the sample material selection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for metabolomics studies and beyond[J]. Analytica chimica acta, 2018, 1037: 293-300.
[6]Hoffman, Ronald, et al. Hematology: 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.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, 2013.
[7]Lobb R J, Becker M, Wen Wen S, et al. Optimized exosome isolation protocol for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and human plasma[J].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, 2015, 4(1): 27031.
[8]《臨床化學檢驗血液標本的收集與處理》.【中國衛(wèi)生行業(yè)標準】WS/T 225-2002.
[9]血液成分的制備使用和質量保證指南.20版[M].胡偉,江廣志,付涌水,等譯.北京:人民衛(wèi)生出版社,2021..
[10]高曉云,王新華.新鮮冰凍血漿融化后不同保存時間及溫度對凝血功能的影響[J].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.2017,25(3):911-915.
@2024北京青蓮百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7052224號